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有「退休規劃」標籤的文章

50歲退休實踐者的股息理財筆記

作者:50歲退休練習生|專注於股息投資與現金流規劃 前言 :從勞動收入到資本現金流的轉換 年過50,勞動能力逐漸衰退,收入來源也從「勞力換薪資」轉為「資本產生現金流」。這不是一夕之間的轉變,而是多年累積、思考與調整的結果。 這篇文章是我實踐退休生活後的一份真實筆記,從迷惘到建立穩健現金流的過程,希望對正準備退休或思考財務自由的你有所啟發。 為什麼 選擇股息投資? 在退休規劃中,最重要的就是「 現金流 」。沒有了工作收入,我們需要一個穩定的、可預期的收入來源,讓生活不會因為市場波動而動搖。 以下是我選擇股息投資的幾個原因: 1:現金流為本: 股息像房租一樣,穩定發放,讓我能夠安心過日子。 2:可預期性高: 每年有固定的除息日與配息記錄,有利於編列生活預算。 3:心理安定: 遇到市場大跌時,能夠專注在「股息有沒有發」,而不是股價漲跌。 我的投資哲學與原則 退休後的投資更應穩健。經過多年的經驗與教訓,我逐漸建立以下原則: 1:效率市場假說(EMH)信仰者 :我相信市場價格已反映大部分資訊,因此採用 ETF為主的被動投資。 2:風險管理為先: 分散持股,不押單一產業或個股,優先選擇成分ETF如0056、00878等。 3:重視股息,而非價差: 對我來說,投資 就像買房收租,現金流才是目的。 4:投資簡單但不簡陋: 避免高槓桿、避免聽信投機建議,持續學習基本面與資產配置。 我的核心投資組合:高股息ETF 為主 經過多番測試與市場考驗,我目前的核心持 股組合如下: 1:0056 元大高股息: 長青型ETF,配息穩定。 2:00878 國泰永續高股息: 季配型,有 ESG概念,適合退休生活規劃。 3:00919 群益台灣精選高息 :配息活潑、具成長潛力。 再投資策略: 每次配息後,我會進行以下幾個步驟,確保資金有效運用,兼顧生活穩定與資產增值: 1:預留生活開銷: 配息金入帳後,第一步是先計算當期的生活費用,例如房租、水電、伙食、交通、醫療等基本支出。這部分資金不動用,用於維持生活品質與安心感。 2:建立備用金: 除了基本生活費外,我也會預留一小部分(如1~2個月)作為緊急備用金,應對突發的醫療費用、家電損壞等狀況,避免臨時賣股產生損失。 3:多餘資金再投入: 剩餘的配息資金,會依照市況與資產配置進行再投資。 (1):若市場 低迷:我偏向加碼高股息ETF,例如0056、00919...

半退休、輕工作真相揭密:你是在享受生活,還是被商業模式精算利用?

摘要 : 半退休與輕工作被塑造成退休新風尚,背後卻藏著平台經濟、保險金融與企業成本控制的多重商業套路。本文揭露5大潛藏機制,看清這場看似輕鬆實則精密設計的遊戲。 一、 半退休生活不是免費午餐:健康與財務服務成為吸金工具 隨著年齡增長,我們的身體開始走下坡,健康問題漸漸浮現。而這時,市場早已準備好一系列看似貼心的「銀髮族健康管理方案」:從高階健檢、營養課程,到長照保險、養生食品應有盡有。 這些方案的共同特點是——都需要花錢。而更重要的是,它們並不只是單純提供服務,而是一套完整的「老年生活商業計劃」。所謂「輕工作+健康人生」的口號,看似幫你設計理想人生,實則是在一步步打造你對這些商品與服務的依賴。 你以為自己是為了健康買單,其實是在參與一場被包裝過的商業遊戲。 二、 中高齡勞動力再上場:企業眼中的「低成本高產值」 你是否曾看過這樣的職缺?「彈性工時、免經驗、退休人士佳」,或「遠距辦公、輕鬆零壓力」——這些都是企業對半退休族群的再徵召。 表面上是給退休族一個重新連結社會的機會,實際上是企業在用更低的成本,取得更高穩定度的成熟勞動力。中高齡人士有工作經驗,願意配合度高,薪資要求低,還不會跳槽,這樣的「完美人力」誰不愛? 而你,也在不知不覺間,從「樂齡生活」的參與者,轉變為企業降本提效的工具人。 三、 零工經濟的新獵場:平台經濟的金錢邏輯 「你退休後也可以當Uber司機」、「將多出來的房間放上Airbnb」、「用導覽知識賺些零用錢」——這些看似自由又有趣的工作,正是平台經濟的精心包裝。 平台的獲利模式其實很單純:提供一個媒合場域、抽取手續費,然後讓你貢獻時間與資源。他們擁有技術與品牌,你則提供內容與服務。 這些平台透過輕工作話術吸引銀髮族,擴大人力供應面。而你在「輕鬆賺錢」的同時,可能沒注意到,真正穩定賺錢的是平台本身,而非你。 四、 生活品質的包裝術:商業情懷下的消費陷阱 當我們談到提升退休生活品質,常會聯想到銀髮專屬旅遊團、高質感課程、社交活動等。但這些活動的背後,又有多少是真正為了服務你,而不是為了吸引你掏錢? 舉例來說,「高端退休旅遊」打著品味生活的口號,實則每個行程都安排購物站;「社區藝文活動」背後其實是地方政府或企業合作的行銷策略。你參與的是活動,但也同時成為他們的客戶與數據來源。 在「提升生活品味」的名義下,退休族群的消費力正被各種商業模式精準導向。每一筆「小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