💰「給多了公司不賺,給少了員工不幹?」
台灣中小企業如何跳脫薪酬迷思,走向制度化經營?
錢給多了公司不賺?錢給少了員工不幹?你不是一個人這樣想——但也許,你該換個想法了。
🚧 老闆的掙扎:「給多怕沒回報,給少怕人跑光」
不少中小企業老闆常有這樣的心聲:
「我不是不想給獎金,是怕給了也沒用啊!」
「講什麼制度,那都是大企業玩的,我們小公司哪有那種資源?」
「我都用心對待員工,怎麼他們還是待不住?」
這些掙扎我都聽過,也理解。但你要知道,制度不是大企業的專利,真正難的從來不是「制度怎麼做」,而是「老闆肯不肯改變想法」。
🧠 管理不是靠感覺,而是靠制度
我們早就有很多學者、顧問設計過各種薪酬與激勵制度——KPI、OKR、利潤分享、ESOP⋯⋯這些都不是秘密武器,Google 得到,YouTube 找得到,坊間課程也不少。
但問題出在哪?
不是制度不科學,而是 老闆不相信、也不放手。
不是制度不科學,而是 老闆不相信、也不放手。
很多企業說自己有獎金制度,但:
KPI 打分數只是形式,最終獎金還是老闆拍板
薪水調整靠「印象分數」不是績效數據
同事之間彼此比較,反而產生更多不滿與抱怨
這樣的制度,員工怎麼可能會相信?
🧭 常見的老闆認知盲點
你可能不知不覺也中了這些「經營陷阱」:
🔍 1. 短視近利 vs 長期佈局
只看「這個月賺不賺」,卻不敢投資人力或建立規則,導致永遠脫不了「老闆事必躬親」的命運。
🔐 2. 控制心態 vs 共創心態
怕員工變厲害會翅膀硬、會離開?但優秀人才若無成就感與回報,根本留不住。
💔 3. 情感管理 vs 制度管理
靠「情」留人,員工感動一時;靠「制度」留人,員工安心一世。
💸 4. 成本思維 vs 價值共創
把薪資當「成本」,總是怕分太多;但若改成「共享成果」,就會看到員工拼命為你賺更多。
🧪「科學薪酬」到底是什麼?
不是要你發更多錢,而是建立一套邏輯清楚、公開透明、可衡量的制度,讓員工知道:
我努力的方向是什麼
達成的結果會有什麼實質回報
這一切是「制度」給的,不是老闆心情好
這會讓員工從被動領薪水,轉為主動創造價值。
🛠 如何踏出第一步?給中小企業老闆的 3 個建議:
✅ 一、明確績效目標(KPI/OKR)
從簡單可執行的項目開始,例如業績達標率、客戶回購數、交付準時率等。
✅ 二、設計獎酬對應方式
不是看心情,而是有表格、有比例、有邏輯。達標固定獎金,超標有加碼,錯誤扣點。
✅ 三、公開回饋與績效說明
用 Excel 做月報、用白板貼目標,都可以。透明才會建立信任。
🌱 結語:從「請人做事」到「與人創業」
你不需要打造一個完美制度,但你需要打造一個值得員工相信的環境。
與其怕員工領太多、學太多、強過你,
不如讓更多員工有一天願意跟你一起拼、一起創。
這不是分錢,而是分責任。
這不是犧牲,而是讓你不再孤軍奮戰。
🖋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或其他老闆有幫助,歡迎轉貼、留言或分享!一起讓更多中小企業活得更長、更好。
作者:50歲退休練習生|專注於股息投資與現金流規劃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