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ETF內幕拆解】00918打敗老將0056,靠的是「設計邏輯」與「時空對位」

高股息ETF新舊對決:0056 vs 00918,你適合哪一種?

✍️ 作者:50歲退休練習生|專注於股息投資與現金流規劃

📍文章摘要

00918 ETF近七次配息皆突破3%,成為市場焦點。相較老將0056,00918以填息速度為核心選股邏輯,設計上更貼近現代投資人對「報酬效率」與「現金流即時性」的雙重需求。這場ETF新舊對決,不只是績效之爭,更是策略與時代的對話。投資前,了解自己比挑商品更重要。

一、ETF不是你以為的「完全被動」:核心在於指數設計

ETF確實是被動投資工具,但它被動的是追蹤某個指數,而這個指數本身,卻由基金公司或指數編製單位主動設計。它包含選股邏輯、篩選條件與加權方式,甚至反映完整市場觀點與資金偏好。

換句話說,ETF背後,是一套「主動策略」包裝成的「被動工具」。

例如0056與00918雖都是高股息ETF,但指數邏輯截然不同:0056強調預估殖利率,00918則重視填息速度,影響投資人承擔的風險、波動與報酬結構。

二、00918的崛起:重視「配得多、回得快」

00918(大華優利高填息30)吸引資金的兩大理由:

  • ✅ 現金配息金額夠高
  • ✅ 除息後股價能快速回升(填息快)

指數設計邏輯:

  • 從台灣市值前150大企業中,篩選連續四季本業有獲利的公司
  • 檢視這些公司過去15次除息記錄,挑出「填息次數最多」的股票
  • 最後選出30檔作為ETF成分股

目標不只是「股息多」,還希望解決投資人最常遇到的問題──配完息後,股價跌掉那筆息怎麼辦?

💡 00918的邏輯:挑選能「配息後也回得快」的股票,適合追求穩定現金流又不希望帳面虧損的投資人。

三、0056的穩定:價值投資的慢火長煮

0056(元大高股息)策略簡單明瞭:從大型股中挑選未來一年預估殖利率較高的個股,組成指數。優缺點:

  • ✅ 策略透明,容易理解
  • ✅ 偏向逆勢操作,低價時進場
  • ✅ 波動相對小,風格穩健

缺點:不考慮填息速度,配息後股價回不來的情況常見。對在意帳面損益的投資人可能是壓力來源。

四、ETF策略,是「時代對位」的產物

0056成立於2007年,當時ETF市場尚不成熟,高股息策略最受歡迎。進入2020年代:

  • 市場波動加劇
  • 美台利差與通膨影響資金流向
  • 投資人開始關注「配完息後是否不會虧」

市場焦點從「絕對報酬」轉向「報酬效率」,00918因此誕生,符合現代投資人的實際需求。

五、多因子選股的雙面刃

ETF指數常用多因子策略,例如:

  • 高殖利率
  • 高ROE
  • 穩定配息
  • 小波動
  • 快填息
  • 市值篩選

因子之間常互相牴觸:

  • 配息高的公司,可能成長停滯
  • ROE高的公司,可能保留盈餘、少配息
  • 快填息的股票,殖利率可能不高
⚠ 沒有所謂萬用公式,只有對策略邏輯的清楚理解與自我需求的對位。

六、你適合哪一種?0056與00918的投資人輪廓比較

ETF適合族群
0056目標建立長期穩定現金流、可接受股價短期波動、長期持有(5年以上)、注重退休生活費來源、對填息速度不敏感
00918希望配息後股價快速回本、投資目標偏向短中期、在意帳面波動、追求報酬效率、願意觀察市場變化並再平衡、偏好季配息、對現金流即時性有需求

七、結語:ETF的勝負,不在績效,而在認知

ETF的誕生,是為了讓散戶低成本參與市場,但買錯策略就像穿著潛水衣去跑馬拉松──終究不舒服。

投資的第一步不是挑商品,而是了解自己。問自己:ETF策略是否與我的人生階段、風險偏好與現金流需求一致?

💡 ETF再好,如果買錯策略,長期仍可能不適合你。

🤔 你目前主要持有哪一檔高股息ETF?是堅守0056的老派信仰,還是看好00918的填息效率?又或者,你有自己選股的高股息組合?

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策略與觀察,或轉發給關心ETF投資的朋友。你的回應,是我持續創作與分享的最大鼓勵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00919值得買嗎?從高股息ETF到有效市場理論,破解你對理財的迷思!

00878除息該不該買?真正該關注的是現金流,而不是價差!

打造多元現金流:結合寫作與股息投資的退休策略|50歲退休筆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