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人成虎的真相:媒體如何操控你的政治判斷與股市決策
別讓媒體決定你的人生與錢包:從京華城到ETF的心理學啟示 最近,柯文哲的京華城案件在媒體上被炒得沸沸揚揚。主流媒體幾乎一致報導事件嚴重性,讓一般民眾自然而然地將柯文哲標籤為貪官。這種現象,讓我不禁想到一句老話:「三人成虎」。 只要多數人說某件事是真的,即便缺乏事實,也會被認為是真實。 我親身感受到了這種力量的存在。坐在便利商店裡,旁邊的人會主動和我聊柯文哲的京華城事件,論述完全照搬媒體報導,口氣中帶著理所當然的正義感。更有趣的是,這種心理現象不僅出現在政治議題上,也同樣影響著投資理財世界。 心理學角度:從認知偏誤到羊群效應 心理學上,這種現象可以用 認知偏誤 來解釋。當人們接收到大量一致的訊息時,會傾向相信它,即便缺乏直接經驗或證據。心理學研究指出,這些偏誤包括: 可得性偏誤(Availability Bias) :人們更容易相信那些容易回想起或反覆出現的資訊,例如媒體頻繁報導的新聞標題。 確認偏誤(Confirmation Bias) :人們傾向尋找、解讀或回想資訊來支持原有觀點,而忽略相反證據。 社會認同效應(Social Proof) :人們喜歡跟隨群體行動,害怕與大多數人觀點不同。 當這些心理偏誤疊加時,社會就形成 羊群效應(Herd Behavior) :不論政治、社會,甚至金融市場,人們都會跟隨大多數人的行動,而不去深入思考背後真實情況。 媒體的力量如此強大,即便一位從未到過台北、也沒見過柯文哲的南部中老年婦女,也會對他產生反感。 社會學視角:媒體、輿論與框架效應 社會學上,媒體被認為是現代社會最強大的意見塑造工具之一。媒體不只是傳遞資訊,更會透過 議題框架(Framing) 、語言選擇、報導頻率來塑造公眾認知。例如京華城事件中,媒體的報導多用負面字眼強調「貪腐」、「弊案」,這種框架本身就會影響觀眾情感與判斷。 社會學家亦指出,當個人缺乏直接經驗時,媒體與周遭人的話語會成為其認知的主要來源。這解釋了為什麼散布謠言或偏見的效果會如此迅速而廣泛。三人成虎,不只是民間諺語,而是現代社會心理的真實寫照。 投資理財世界的「三人成虎」 在投資市場上,我們看到相似現象。許多散戶投資人將 廣告訊息當作知識、宣傳口號當作真理 。基金廣告強調「高報酬」、網紅或券商宣稱「必賺策略」,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