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有「慢理財樂人生-台股」標籤的文章

24,000 點背後的真相:政治動盪、關稅壓力,為什麼台股還能漲?

  🏦 台股逆勢上漲:利空消息滿天飛,股市卻創新高,我怎麼看 最近,台股又回到 24,000 點的新高 。說真的,看到這個數字,我心裡有點五味雜陳。明明市場每天都充斥著利空消息——美國對台實施關稅,還要求美國製造的汽車進入台灣市場零關稅;國內政治局勢也不平靜,大罷免、朝野衝突接連不斷——照理說,股市應該是跌跌不休才對。然而,現實是,台股不僅沒跌,還一路往上衝。 💡 作為一個長期觀察股市的人,我不禁開始想:這到底是怎麼回事?為什麼在利空消息堆積如山的時候,台股還能創新高?我試著從 總體經濟 、 政治經濟學 和 心理預期 等角度,把這件事理一理,分享給大家。 💰 一、資金才是股市最強的推手 說到底,我覺得台股這波逆勢上漲,其核心原因其實還是在 資金 。 現在全球利率偏低,銀行存款利息幾乎沒有吸引力,投資者不得不尋找其他收益來源。這種背景下,股市、債券、基金等風險資產自然成為資金的去處。台股本身高殖利率,又有科技和出口題材,對資金的吸引力尤其強。 💡 我常想像,市場上有一群「錢在跑的人」——他們每天在全球資本市場尋找可以賺錢的機會。利空消息,比如政治衝突、關稅議題,他們看一眼就知道影響有限,於是資金還是源源不斷地流入市場,推高股價。這就是 資金行情的力量 。 資金才是股市最強的推手,而不是新聞標題。 🏭 二、產業結構給股市強心針 除了資金,台股的 產業結構 也是支撐股市的重要因素。 台股以科技股和出口導向企業為主。這些公司獲利能力強,訂單充足,即便面臨政治風險或貿易摩擦,短期內仍能保持營運穩定。 以半導體產業為例,雖然全球有貿易摩擦,但晶片需求仍然強勁,台灣的晶圓代工龍頭持續接到大量訂單,營收和獲利表現穩健。投資人看到這種產業結構,自然不會因為幾則新聞就恐慌拋售。 換句話說, 產業結構本身就像股市的一個緩衝器 ,抵消了部分外部壓力對股價的影響。 ⚖️ 三、政治與經濟的不完全同步 政治經濟學告訴我們, 政治不確定性不會自動等同於市場恐慌 。 台灣目前的政治確實熱鬧——大罷免、朝野衝突不斷,但對股市的影響,短期來看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直接。 📌 制度信心: 外資關心的是市場的制度穩定性、公司治理、交易透明度。 📌 外資偏好: 投資人看重的是獲利機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