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☕ 當愛情遇上手沖咖啡:青春的香氣與溫度

✍️ 作者:50歲退休練習生 | 人生如咖啡,愈慢愈香 那是一個還流行光碟、MSN、要排隊買火車票的年代。 生活不像現在這樣講求效率,我們有時間,也願意花時間,去做一些在別人眼中 「麻煩得要命」 的事。 比如——手沖咖啡。 那時的我,在一家獨立咖啡館打工。 每天開店前要先清潔咖啡器具、調整磨豆機的刻度、試沖第一杯咖啡。 有些老客人總愛說:「你沖的豆,今天又比昨天香一點了。」 我總笑笑地回:「可能今天我心情比較好。」 其實,真正讓我心情好的,是 她 。 她常常在店裡等我下班,一邊看書、一邊點她最愛的 曼巴(曼特寧+巴西豆配方) 。 偶爾我們會躲進店裡的小倉庫,一起練習沖煮,像在排練一場戀愛的小劇場。 那時候我們沒什麼錢,但手沖壺裡有溫度,杯子裡有情感。 每次看她拿著我沖的咖啡,輕輕吹涼再啜一口的樣子,就覺得: 青春好像也可以裝進杯子裡,一點一滴地喝下去。 回到我們租的小套房,桌上永遠擺著手搖磨豆機、濾杯和玻璃壺,還有她從網路上挑的冷門單品豆。 我們會一起選豆,一顆顆挑出瑕疵的,就像在日常中一起處理情緒—— 挑出那些不該留下的念頭,讓關係乾淨純粹。 她負責磨豆,我負責注水。 手搖時的聲音像時鐘,也像心跳,而沖煮的過程,就是兩人最簡單卻最真實的默契演練。 有時注水太急,她會笑我:「又心急了吧?」 我回她:「因為想趕快喝你磨的豆。」 她會白我一眼,然後笑著說我嘴甜。 泡一杯手沖咖啡,從選豆、研磨到注水,不過十分鐘,卻像是一場短短的旅行。 兩人一同參與,沒有對錯標準,只有習慣與默契。 這過程,比那杯咖啡還讓人上癮。 後來我們分開了。 咖啡館收了,戀愛也散了。 但每當我再度磨豆、注水,手沖的蒸氣升起時, 那些畫面、那些話語,就像熱氣一樣,一點點浮現在眼前——模糊,卻溫暖。 我常想,當年我不是學會了泡咖啡,而是學會了如何愛一個人。 愛情是短暫的,而習慣是長久的。 有些習慣,本來就是從一場愛情開始。 ✅ 喜歡這篇嗎?歡迎收藏、留言分享你喝咖啡或在咖啡館的回憶。 📬 更多人生觀察,請追蹤: 50歲...

辛苦一輩子,該讓自己輕鬆一陣子。

辛苦一輩子,該讓自己輕鬆一陣子 ✍️ 作者:50歲退休練習生|專注於股息投資與現金流規劃 🧭 一、從責任到疲憊:你不是機器 我們這一代人,從小被教導要吃苦耐勞、為家庭犧牲。於是,我們低頭努力、節儉度日,常說: 「等退休再說」、「等孩子長大再說」 ……但那個「再說」的日子,常常一延再延。 長年累積的不只是財富,還有壓力與疲憊——房貸、車貸、保險、孩子的教育費,還有年邁父母的照護支出……生活像接力賽,從不停歇。更讓人疲憊的,往往是那句內心深處的聲音: 「我好像不值得過得輕鬆一點。」 🌿 二、輕鬆不是揮霍,是必要的休息 我們不是為了完成責任而存在,更不是只會生產的經濟單位。 「輕鬆一下」不是任性,是必需。 你不必等到病倒、情緒失控才停下來。在退休的年紀,更應該主動為自己安排 「喘息的空間」 。放過自己,讓身心都喘口氣,是一種對自己的仁慈。 🧠 三、愧疚從哪來?我們該學會放過自己 許多人連輕鬆一下都會感到愧疚。這其實與文化有關——我們習慣將「努力」與「價值」劃上等號,把「休息」誤解為「懶惰」。但真正該問的是: 你已經努力了這麼久,難道還不值得給自己一點好日子嗎? 🔧 四、從這幾件事開始,讓自己輕鬆一陣子 💰 財務鬆綁 :將資產轉為穩定現金流工具,如高股息 ETF、儲蓄保單變現、出租房產等。 🏡 生活簡化 :不必樣樣都追求最好,夠用、健康、安心就足夠。 ✋ 學會放手 :孩子有他們的人生,你已盡了本分,剩下的就放手讓他們飛。 🎨 培養興趣 :找個單純讓自己開心的興趣,不為績效、不為他人評價。 🛑 勇敢說「夠了」 :別再一味討好世界,學著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。 💬 五、不自私,也不過分——這是剛剛好 很多人會擔心: 「我這樣是不是太自私了?」 但請記住,你為家人撐了大半輩子,現在是你該為自己撐起生活質感的時候了。 這不是報復性的補償,而是溫柔地回應自己: 「我也值得好好過日子。」 ❤️ 結語:請對自己說——你辛苦了 💡 智慧提醒: 「我辛苦了一輩子,我值得輕鬆一陣子。」 不是放棄,而是重整;不是懶散,而是休養。讓人生下半場,不只是責任,而是選擇與自在。 📩 歡迎留言分享 你最辛苦的那幾年,是為了什麼?現在,你願意為自己安排一段輕鬆的時光了嗎? 👉 如...

她30歲前存到2千萬,卻後悔犧牲這件事:財富自由的真相

快速累積財富,生活不能只剩數字 ✍️ 作者:50歲退休練習生|專注於股息投資與人生觀察 一、美國理財達人的快速累積理財策略 美國理財達人(Michela Allocca)在30歲前存到約新台幣2,095萬元,她的方法引起廣泛討論。她採取四大犧牲策略: ✈️ 不常旅行 ,以國內短程旅遊代替昂貴的國外旅行。 🏠 延後獨立生活 ,直到27歲才搬出去一人居住。 👗 降低服飾開支 ,只買百搭、不易過時的衣物。 🚕 避免額外便利成本 ,如計程車或外送服務。 這些做法是她快速累積資產的核心理財策略,不僅提升儲蓄率,也讓她有機會提早達成 財務獨立 ,甚至接近 提早退休 的目標。 二、延遲享樂的另一面 延遲享樂( delayed gratification )是理財觀念中廣泛推崇的原則,它鼓勵先忍耐一時的欲望,換取未來更大回報。但若極端延遲,可能帶來: ⏳ 延遲變成無限延遲 — 年輕時的冒險旅行、體能挑戰、朋友聚會等時效性經驗可能錯過。 ⚡ 心理反彈效應 — 長期壓抑消費慾望,可能導致報復性消費,一次花掉多年累積的資產。 三、理財觀:平衡未來與當下 理財的目的是為更好的未來,但過度犧牲今天的美好,就會失衡。真正可持續的理財策略,應兼顧資產累積與生活滿足,讓每一步都朝向 財務獨立 和 提早退休 的目標前進。 🎁 保留小確幸 — 偶爾旅行、與重要的人聚餐,帶來情感連結與精神滿足。 🎉 預留儀式感預算 — 適度的儀式感讓生活更有溫度。 📚 投資人生資產 — 健康、人際、技能會在未來帶來更大回報。 四、財富自由 ≠ 生活品質下降 很多人誤解財富自由,以為必須完全犧牲生活享受才能累積資產。事實上,智慧理財策略可以同時兼顧資產累積、財務獨立與提早退休,增加生活選擇權,而不是降低生活質感。 五、平衡儲蓄與享受的方法 策略 說明 理性儲蓄比例 收入30~40%,避免盲目追求極端儲蓄 旅遊與娛樂預算 將旅遊、娛樂納入年度預算,避免衝動花費 增加收入來源 專注創造收入,而不只是削減支出 定期檢視財務目標 確保與生活價值觀一致 六、總結 快速累積資產能讓你早日達到財富自由,但若失去了人生美好片段,省下的是錢,浪費的是時間。理想的理財觀念...

退休前能不能有一次合理調薪?別再被政治搞得亂七八糟了!

最近新聞說軍公教調薪的座談快要開了,全教總卻表示「不去那種摸頭大會」,還強調薪資調整一定要法制化,不能再這樣隨便亂搞了。說白話,就是大家都覺得這調薪太隨便、沒保障,老是被政治勢力牽著鼻子走,讓人根本沒辦法安心。 這次調薪可能是人生最後一次,大家都很期待 你想啊,有位在公務體系工作快三十年的阿姨跟我說,她眼看快退休,這次調薪對她真的很重要。她說:「退休金不多,調薪能多一點,退休後生活才不會那麼拮据。」這話一點也不誇張,畢竟退休金加薪能影響後半生生活品質,尤其對中低階公務員來說,更是生死攸關。 但問題是,每次調薪討論都讓人怕怕的,因為過去常看到政治人物把調薪當作政治操作的工具,炒作氛圍,搞得調薪像是一場鬧劇。結果,該調的沒調、該改善的沒改善,反而讓人更失望。 薪資調整沒有法制保障,像是約定隨時可以被放鴿子 試想,你跟老闆說加薪的事,每次都被敷衍:「這個月忙完再談」、「下半年看看經濟狀況」…這樣拖著拖著幾年過去,你的薪水依然沒動靜。公務員的薪資調整有時也是這樣,沒有明確規定,誰都不敢保證什麼時候能調、調多少,甚至有時調得還不夠應付物價漲幅。 這就像是「口頭約定」,隨時可以被放鴿子,讓人沒安全感。全教總喊出「薪資審議要法制化」,就是要把這個過程寫成法律,定出明確的調薪標準和程序,讓公務員不再是政治風向的犧牲品。 為什麼薪資審議法制化這麼重要? 薪資法制化帶來的是透明、公平和穩定。當調薪程序規範化,公務員知道該怎麼算、什麼時候調、調多少,心裡自然踏實,也更能專注工作。對政府而言,也能避免薪資問題被政治操作,造成社會對公務體系的不信任。 以往調薪時,政治人物常用這事來搏版面,甚至把公務員當成對立的對象。這種「敵我」思維,不但傷了公務員的心,也損害整個政府團隊的士氣。 推動法制化真的不簡單,卻刻不容緩 說到底,推動薪資審議法制化需要跨越政治利益的阻礙。畢竟調薪牽涉龐大經費和各方利益,任何改變都可能觸動既得利益者的神經。但如果不推動改革,公務員就永遠活在不確定中,退休生活也難以穩定。 更重要的是,社會大眾也應該關心這件事,支持一個公平合理的薪資調整制度。公務員是政府的支柱,保障他們合理待遇,也是在保障整個社會的運作。 給公務員朋友的話 辛苦工作多年,理應得到公平回報,不論是調薪還是退休金,這都是對你們付出的...

草莽與家族傳承:0家五代同堂背後的社會學觀察

在少子化成為全球趨勢的今天,五代同堂、46名子孫齊聚的場景,幾乎像是從老照片裡走出來的故事。 對比現代年輕人「不婚不生」的選擇,0家的家族文化顯得格外突出——不只是數字上的壯觀,更是一種逆時代的生命態度。這背後,藏著家族文化、資源分配與社會影響力的多重密碼。 一、從新聞畫面看見一種「逆時代」的家族文化 近日,0家五代同堂、46名子孫齊聚送別長輩的畫面,成為網媒熱議焦點。顏00在台灣媒體的形象一直極具爭議——他並非典型的政治菁英,反而更貼近「草莽型地方領袖」的形象,社會版與政治版新聞中都曾有他的身影。 然而,與他的個人形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,0家的子孫後代極少出現負面社會新聞,且在婚姻與生育觀念上,展現了與現今台灣主流趨勢截然不同的方向: 早婚、早生、多子女 。 二、0家模式的「社會資本」意涵 社會學家布迪厄(Pierre Bourdieu)將影響力分為三種資本:經濟資本、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。 經濟資本 :0家在地方政治與經營事業上累積的資源,為家族提供穩定的物質基礎。 文化資本 :雖然顏00並非傳統學院派出身,但他對家族成員的行為規範、倫理價值有其獨特要求。 社會資本 :透過家族成員的數量與凝聚力,維持龐大的地方人脈與影響力。 多子女政策在0家不只是家庭選擇,更是一種 長期的人脈投資 。在地方政治生態中,龐大的家族成員意味著更多的支持票源、更多的社交觸角,以及更強的社會連結力。 三、與當代少子化的鮮明對比 根據台灣國家發展委員會資料,2024年台灣總生育率僅約1.0,屬全球最低之一。少子化的原因包含: 高房價、高生活成本壓力 婚姻觀念轉變(追求自我實現、延後婚齡) 對育兒成本與教育競爭的擔憂 在這種背景下,「早婚多生」幾乎成為一種逆時代的選擇。然而,0家卻展現了另一條路徑——以家族資源分擔育兒壓力,並在價值觀上鼓勵成員延續家族血脈。 四、家族延續與「功能主義」視角 功能主義社會學認為,家庭的主要功能之一是 社會再生產 ——不只是生物上的繁衍,還包括價值觀、社會地位與人脈的傳承。 0家模式的特點在於: 家庭凝聚力強 :透過共同的倫理規範維持團結。 資源內部循環 :家族成員之間互助,降低年輕世代的生活壓力。 政治與經濟功能結合 :龐大的家族網絡不僅延續血脈,也維繫了地...

小錯惹大禍?從30元油錢看見台灣公務員權力與階級的不平等

作者: 50歲退休練習生| 發布日期: 2025-08-10 案件回顧:30元油錢的重判引發熱議 最近,台中一位食品藥物安全處的基層技士,因為用公務機車接駁上下班,被檢方認定涉嫌詐領約30元油錢。雖然這筆錢在內部核銷前就被發現,最後也沒實際拿到(法律上算是未遂),並已退還金額,但法院依《公務員假借職務上機會詐欺得利未遂罪》判處4個月有期徒刑,緩刑2年,並須向公庫支付1萬元。這起事件不僅引起社會關注,也讓人開始思考:這到底是個「貪污」問題?還是反映了公務員權力與制度間的不公平? 制度賦予的特權與基層的限制 在台灣公務體系中,高層官員享有公務車、司機、甚至全包的油錢補助,從家門口直送辦公室,這些都是「制度賦予的福利」。反觀基層員工,即使有公務機車,規定卻明確限制只能用於公務,不得用於通勤。哪怕只是上下班路上順便搭個便車,也被視為違規。 這樣的制度安排,讓人聯想到社會學家皮耶.布赫迪厄(Pierre Bourdieu)談到的「社會資本」和「制度性資本」——高層合法享有的資源,其實是權力結構中被制度化的優勢,而基層即使接近同樣的資源,卻被法律和規章嚴格排斥。 重點不是30元,而是權力與階級的差距 有人會說:「法規就是法規,小錯也不能寬容。」但事實上,法規的訂定和適用,是權力分配的結果。政治哲學家羅爾斯(John Rawls)提出,制度應該建立在「公平的起點」,否則表面上的平等只會掩蓋既得利益者的特權。 當高層交通資源被視為理所當然,基層卻要在「一點小錯都不能犯」的高壓下工作,這不只是守法問題,而是制度如何分配風險和利益的不平等展現。 小錯背後的人生代價 對這位基層技士而言,代價並非30元油錢,而是刑事判決、緩刑、罰款1萬元,還可能永遠失去重返公職的機會。這種懲罰模式,讓人想到米歇爾.福柯(Michel Foucault)在《規訓與懲罰》裡描述的權力結構——懲罰不只是矯正,更是一種權力的彰顯,提醒不同階層「誰可以犯錯,誰不行」。 「你的社會位置,決定了你能不能犯錯,以及錯了會付出多少代價。」 結語:制度的公平與社會正義值得反思 這起案件提醒我們,雖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,但制度本身可能並不公平。大小錯都應負責,卻有些人被...

防詐實錄:當『科長』親自來電,你該警覺什麼?

✍️ 作者:50歲退休練習生|專注於股息投資與人生觀察 某個平凡的上午,我接到一通語氣平和的電話。 「請問您是不是有請人代辦中低收入補助?」 聽起來不像是推銷,更不像常見的詐騙話術,但我立刻警鈴大作—— 因為他自稱是「某某局的科長」。 🌫 詐騙模仿制度,但破綻藏在細節裡 身為跑過不少行政流程的上班族,我對制度的邏輯熟得不能再熟。 政府機關打電話來通知民眾,會由承辦人處理,不可能是科長親自打來。 在公部門,分層負責、依職等處理,是最基本的制度常識。 所以,當「科長」打電話來問這種事,反而透露出一個大破綻。 🧠 制度感,是最強的防詐護身符 我語氣一轉,話中夾帶試探,他馬上意識到我識破,匆匆掛了電話。 我放下電話,倒也沒生氣,只是有點感慨: 當詐騙懂得模仿制度,我們是否也該更懂制度,來保護自己? 🧷 詐騙話術升級,你得更懂一點真相 從早年「恭喜中獎!」,到今天「我是社會局來關心您...」 詐騙正在進化: 更溫和 更像公文 更像有制度的正常流程 這讓我想到一句經濟學名言: 「資訊不對稱,是市場失靈的根源。」 詐騙正是利用我們對制度的不熟悉、對程序的模糊印象,來設下陷阱。 🔐 幾個簡單原則,讓你不被騙: 政府單位若主動聯繫民眾,通常會有正式書面通知或掛號信件,不會直接打手機。 補助申請需本人親辦,從不會用電話審核或核准補助資格。 遇到可疑電話,先冷靜掛斷,再撥打 165 反詐騙專線或查詢機關官方電話。 👴 長輩更要防範,可以這樣提醒他們: 有些人會說:「我知道是詐騙,但我爸媽不知道啊!」 可以教他們一個簡單原則: 「電話說得再真,也要公文來證明。」 或者讓長輩一律說:「我孩子會幫我處理,請寄公文來。」 這樣既能拖延時間,也能讓詐騙無法下手。 🔚 結語|制度,是你的防線,不是他們的道具 那天的電話,就像是一場試探。 而我,剛好站在清醒的那一邊。 很多人以為防詐靠科技,但我始終相信: 最強的防詐利器,是常識,是制度感,是我們願意多問一句:這合理嗎? 最後留下一句話,送給每一位願意保有懷疑精神的你我: 「科長不會打電話給你。 打來的,不是詐騙,就是你要升官了。」 ——但後者,只存在電影裡。 ...